历史学界关于春秋霸主的争论很多,所谓春秋五霸的排名,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。
排名前三的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,任何一种说法都认可这三位的地位。但是在最后两个名额上,争议的就比较多了,吴王阖闾、吴王夫差、越王勾践、秦穆公、宋襄公不一而足。
后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吐气扬眉,就满世界宣扬自己家的老祖宗是春秋霸主。
再后来,秦穆公的子孙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,大家对这位秦穆公就更高看一眼了。
但他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的春秋霸主呢?且听我一一道来。
秦穆公是霸主吗?
所谓春秋争霸,无非就是取得中原世界的主导权而已。想要取得中原世界的主导权,就必须要拿下两个重要的棋子,他们就是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跟宋国。拿下了他们两位,就能够对整个中原辐射自己的影响力。
展开剩余84%所以,在笔者看来,评定春秋霸主,这是个硬性标准。
另外一个硬性标准就是周天子的官方认证,叫做“天子致伯,诸侯毕贺”。
像宋襄公这种既没有经过周天子官方认证,又在诸侯大会上被人家公然绑架的人,自然当不起中原地区扛把子的称号。
但是,秦穆公却是个很矛盾的人。一方面,天子致伯,诸侯毕贺,这个待遇他是有的。另一方面,他也并没有控制过宋国和郑国,并且连召开中原诸侯会盟的记录都没有。
导致秦穆公这种尴尬的情况,原因何在呢?
尴尬的地缘
首先是因为秦国的地缘位置不适合称霸中原。当时天下的格局基本上是这样的,东边的齐国、南方的楚国、西边的秦国、北方的晋国。四大强国分别占据东南西北的一个角落,夹在中间的是一大堆大大小小的中原诸侯国。
这些国家单个拎出来打不过四方强国,但是把他们当做一个整体,这是一股很庞大的力量。并且,这里还是当时整个华夏文明最发达的农耕区。所以,四方强国想要分出高下,就在于谁能够拿下这块地方,并且把这里的资源整合为自己所用。
在这方面,齐国最为便利。齐国跟中原诸侯国宋国、卫国直接接壤,中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地缘障碍作为阻隔。可以这么说,齐国一出门就可以碰到这些国家。
差一点的是晋国,晋国跟中原地区隔了一条滔滔黄河。而当时晋国能够渡过黄河进入中原的,只有几个有限的渡口。
楚国的地缘环境比晋国还要差一点。淮河在北方那些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支流,就如同一道道防线,阻碍楚国北上。楚国需要突破江国、黄国、息国、陈国、蔡国这些国家的地隔组合,才能够进入到中原核心区。
在四方强国里头,秦国的地缘环境是最差劲的。虽然秦国有函谷关这样的天险,号称是利则出攻不利则退守。可函谷关更大的作用是在于秦国处于弱势的时候,用来防守。而称霸中原,则是一种进取的策略。
所以,秦国赖以生存的那条崤函通道,非但不能成为它进攻中原的助力反而成为了阻碍。
而秦国走出崤函通道之后,第一个站在它面前的就是周王室。只有穿过周王室的领土洛阳盆地,才能到达目的地郑国。这就很尴尬了,如果你不拿下洛阳盆地吧,那郑国就是被你拿下,那也只是一块飞地。
你对它根本就没有什么控制力可言。可如果你拿下周王室的话,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。
周德虽衰,天命未改,鼎之轻重,未可问也。摊上这么一个邻居,秦国是倒了血霉了。
后来秦穆公晚年,越国以鄙远。也就是越过周王都去攻击郑国,结果就在崤函通道被晋国人给伏击了。导致秦穆公他老人家一世英名,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污点。
糟心的晋国
在走周王都这条路被堵住之后,秦穆公又打上了一个更危险的主意。既然周天子不能搞,那我能不能够在邻居晋国身上做点文章?
只要控制了这个晋国,那我的军队不就能够通过他的领土,把触手伸到中原地区了吗?也许你会说秦穆公就是疯了吧?晋国是那么好控制的吗?
还真别说,在秦穆公时代,还真就给他提供这种机会。当时,秦穆公娶了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女儿,这也就是所谓的秦晋之好。可他更出名的是三置晋君。
老岳父晋献公死后,晋国就陷入了内乱。秦穆公就趁着这个档口,干涉了晋国的内政,扶持他的小舅子夷吾,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公回国继位。
本来事先说得好好的,小舅子回国继位之后,要割地赔款向秦国称臣。可他万万没想到,这个小舅子是春秋时代出了名的人品败坏的君主。回国之后马上就撕毁了条约,硬说没这回事。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里,把他的这种行为叫做“朝渡而夕设版焉”。
秦穆公被这小舅子气得肺都炸了。
好不容易熬死了小舅子吧,又打算把小舅子的儿子送回晋国当国君。没想到这个孩子跟他爹是一丘之貉。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连夜潜逃跑了回去,导致秦穆公在他身上的投资血本无归。
秦穆公实在是被这父子俩伤透了心。这就把在外流亡的另外一个小舅子重耳,送回了晋国的国君。可没想到这回的结果更加膈应,这个重耳,就是后来的春秋霸主晋文公。
到此为止,借道晋国战略彻底破产。
秦穆公不得不听从老臣百里奚的意见,转过头来往西边发展。
史书称他:并国十二,拓地千里,遂霸西戎,天子致伯,诸侯毕贺,甚光美。
这个伯也就是方伯。齐桓公、晋文公称霸的时候,天子也任命他们为方伯也就是一方霸主。这也就相当于承认了秦穆公是西方的霸主,而不是齐桓公、晋文公这种中原霸主。
算是个安慰奖,聊胜于无吧。
发布于:天津市